在中国浩瀚的民间工艺中,莱芜锡雕工艺堪称一绝。品类繁多,造型美观,不仅有普遍的生活使用价值,也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。莱芜锡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,以其精湛的工艺,蜚声中外。锡雕历史悠久,古老的齐长城及壮阔的“长勺战鼓”也为莱芜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万国博览会获奖的锡香炉
明清时期是莱芜制锡业的全盛时期,主要流传在莱芜的广大农村,最早见于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一带的穷苦百姓中。他们为了谋生,利用掌握到的这一独特手艺作为混饭吃的本领,肩挑简易的加工工具,四处奔波,手工打制各种锡质家用生活器皿,如酒罐、酒壶、酒盅及卖酒用的酒提、酒漏斗等。
酒具器皿能测毒
据说,用锡制成的这些酒具,在盛酒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酒的本来面目,不串味,不变质。另外,还可以检测酒中是否投毒。若是毒酒,锡制酒具器皿会有变色反应。在酒具器皿中,锡酒壶最普及最实用。由于酒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高,制作者们又从普通的锡质酒具加工,逐步向高层次探索和追求。他们在酒具上添置花样,提高酒具的观赏价值,先在酒壶的嘴与壶身的交接处焊接上十二生肖,又逐步增添花虫鸟兽,扩大锡制品的生活使用领域和艺术观赏领域。
工艺不断追求创新
莱芜市莱城南关有一个王姓制锡世家,他们总结了历代的制锡经验,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锡雕工艺。经过王姓家族五代人的创造革新,制出的第一批配套茶具、酒具器皿,漂洋过海,走向了世界。他们制作的古香炉,妙趣横生,别具一格。这种锡香炉不仅在国内名声大噪,而且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国际银牌奖。其后的几十年里,莱芜锡雕又有了长足发展,制作工艺更高一筹。
新中国成立后,莱芜锡雕更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,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。当代艺师们在先辈们的加工基础上又将镶嵌、浮雕等艺术成功地移植在锡雕上。花样繁多的锡雕落地台灯,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。成双成对的锡雕“盘龙花瓶”达到了莱芜锡雕业的又一艺术高峰。
式样繁多别具匠心
莱芜锡雕按用途分为:礼器、饮具、灯烛具、烟具、薰具、文具、化妆盒、纪念章、纪念币、浮雕摆件、花瓶、储藏用品等;按表现内容分为:花、鸟、鱼、虫、诗词歌赋、龙、凤、走兽、吉祥物、人物、传说故事等,多达100种以上。
莱芜锡雕发展到现在,其造型、镶嵌、雕刻、磨洗等手段都有了较大的创造革新,使锡雕艺术日趋完美,大放光彩,不断攀登高峰。茶具、酒具、香炉等实用手工艺品,式样繁多,工艺精巧。除大部分在国内销售外,也有的打入国际市场。莱芜锡雕以精锡为原料,靠手工制作,加工分为化锡、制板、下料、焊、洗、磨、雕、镶嵌等十几道工序。制作者要首先确立主题立意,结构层次,待构思成熟后做出草图,制出模型小样,即可再化锡,制板,下料,焊接成型。其独到之处是烤焊,把焊成的毛坯,分别用锉、粗糙的纺织品、绸缎等软纺织品,经过粗、细、精三个磨洗阶段后,便可雕刻。 |